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_.个统一体中。例如,正和负、化合和分解、正确和错误、剥削和被剥削,双方都是依赖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例如生产中包含着消费的因素,消费中包含着生产的因素;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敌对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固然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的区别,社会生活当中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同意见的争论和商讨等等,也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才能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才能相互转化。条件都是可变的。因她,矛盾的同一性及其所体现的静止和稳定,都是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不是指斗争性的存在可以脱离任何具体条件,而是指无论在任何条件下,矛盾双方都会有斗争。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矛盾的斗争及其所体现的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或抽象的同一。这种同一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如果事物永远和自身绝对同一、绝对等同,也就没有矛盾,也不会有事物的发展。承认绝对的同一性,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假若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就不能结成一个矛盾统一体,因而矛盾斗争也就无从发生。脱离同一的对立,就是绝对的对立。承认绝对对立与承认绝对同一一样,也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要反对只见同一不见对立或只见对立不见同一的形而上学观点。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存,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否则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的干扰和挑战,否则社会主义制度就无法坚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新
课题: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只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有相对稳定性,才能存在,在此基础上,事物才能发展。如果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事物就不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但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二者之问只是相互排斥,没有相互依存,那么,这两个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连一天也不能存在下去,就根本不会有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矛盾双方各自从对方吸收和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使矛盾统一体趋向成熟和完善。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发展是一物转化为他物,但不是转化为任何别的他物,而是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这一转化的基本趋势是由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的。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在对立面的斗争中,双方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即事物的质变进行量的准备和创造条件。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当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达到某一限度时,只有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才能突破这个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使一事物变成他事物。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有重要作用,但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①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片面夸大斗争性的作用而否定同一性的作用,或者片面夸大同一性的作用而否定斗争性的作用,都是错误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及其关系。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的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也不会发展变化。在一定情况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也就是通过使矛盾双方的状况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