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贵州自考网!贵州自考网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教育考试院www.eaagz.org.cn/为准。
2019年贵州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本科章节试题(9)
为此,贵州自考网位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贵州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本科章节试题(9)
第九章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选择题
1、群体: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2、群体的特点: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明确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群体内存在一定的结构、群体内有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强大的群体舆论压力。
3、群体的功能:生产性功能、维持性功能。
(1)生产性功能:体现为教学功能和教育功能;
(2)维持性功能:学校和班级的维持性功能体现为对教职工及学生的凝聚功能。
4、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从众和服从、去个性化。
(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
A、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体对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1897年,由特里普里特发现的。
B、社会阻抑作用: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
(2)从众和服从
A、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如,阿虚进行的“三垂线实验”被奉为从众现象的经典研究。
从众受情境和个性两个方面因素制约。情境因素有:问题的性质、群体的权威、群体意见一致的程度。
B、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可分为: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如,有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有学生则害怕老师批评,这是对群体规范的服从。
(3)去个性化:个人在群体情境中可能失去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失去自我控制,行为放肆,表现出独处时通常不会作出的行为。这种个人在群体中处于相对丧失个性状态的现象称为去个性化。如,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
去个性化产生的原因:暗示、模仿和感染的作用、匿名、责任扩散。
5、在竞争和合作情境中,即使有的外部行为相似,其心理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6、竞争(使用辐合思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
7、合作(使用发散思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
8、班级群体:学校行政部门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构成的学生群体就是班级群体。
9、儿童进入学校后,班级中对其社会化影响最大的是教师。
10、班级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与班级群体的发展高度相关。
11、集体:是为了实现有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最高的有效性。
12、班级形成四个阶段: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形成期。
(1)松散期:班级组建初期,大部分学生互不认识,彼此之间还没有许多思想上的交流,互不了解。
(2)同化期: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来往中结成伙伴。
(3)凝聚期:是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
(4)形成期
13、在班集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
14、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
15、群体规范的功能:群体支柱的功能、评价标准的功能、行为导向功能。
16、遵从:人体按照规范去行动。表现方式:服从、认同、内化。
(1)服从:个人表现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是由于想要得到外部的奖励或免受惩罚。
(2)认同:个人受到遵从规范的他人或群体的吸引,感受到喜欢和以此自居,并以他人为榜样产生模仿而表现同样的遵从行为。
(3)内化:是个人从内心真正相信规范的要求是对的,认为自己确有必要按照规范来行动,将规范内化为自我要求。
17、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舆论发挥出来;而小学生中的舆论主要受教师的导向。
18、群体内聚力表现:认同感、归属感、力量感。
19、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
20、群体内聚力大小的其他因素: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外部影响。
21、心理气氛:是指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
22、士气:指群体在完成任务时的工作精神。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士气高不一定工作效率高,而士气低决不会有高效率。
22、影响士气的因素(简答P308):对群体目标的赞同、对活动的满意感、群体领导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
23、纪律:是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工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某种准则,它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
24、解决纪律问题的目的在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5、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1)强制阶段(0-6岁)
(2)强化阶段(6-9岁):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纪律约束方法。
(3)遵从集体阶段(9-16岁)
(4)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
(5)民主平等阶段(成年)。
26、学生违反纪律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某种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7、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集体。
二、简答题
1、简述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P310)
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强制阶段(0-6岁),这时儿童不理解纪律约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靠强制来约束。积极强制是成人运用语言、目光等对儿童的心理压力使之遵守纪律。消极强制也即体罚,尽量少用。
(2)强化阶段(6-9岁),此时儿童行为遵循快乐原则,能理解行为后果对自己的影响。可以采用强化的方式。教师的表扬或批评,班级或学校的评比和奖励都是有效的强化物。
(3)遵从集体阶段(9-16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集体与自己的关系,看重集体荣誉,可以利用集体作为强化手段,用集体要求和集体荣誉来约束其行为。
(4)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此时学生认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是好的行为并把行为责任转向个人,理解了约束的必要性,开始学会自我管理。
(5)民主平等阶段(成年),这是纪律约束的最高级阶段。群体成员自主地共同制定规范,把内部要求外化,遵从纪律完全是自觉的。
2、简述个别学生违反纪律行为的动机有哪些?(P312)
诱发学生破坏纪律行为的直接原因形形色色,心理学家贝勒将学生问题行为动机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因厌烦而追求刺激;
(2)因挫折或紧张而发泄或逃避;
(3)寻求注意、承认和地位。
3、如何解决纪律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一个是解决班级群体的纪律问题)(P314)
纪律问题可分为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和班级群体性的纪律问题,应当区别对待。
解决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四点:
(1)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
(2)有针对性地引导解决。
(3)善于奖励,不迷信惩罚。
(4)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假手家长。
解决班级群体的纪律问题要从群体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舆论。
(2)切实解决与纪律有关的具体问题。
(3)面临班级纪律问题的教师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借助其他人的权力。
(4)教师要以身作则。
4、简述集体的心理过程。
(1)集体目标具有社会意义。
(2)有在集体目标指导下的凝聚力。
(3)有效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和同志关系。
(4)体现民主—集中精神。
(5)保卫集体利益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5、 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的条件。(P288)
产生社会助长作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增加互相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等。
产生社会阻抑作用: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他人在场的外在刺激分散和干扰了个人对活动的精力集中。
什么情况下发生社会助长作用?什么情况下发生社会阻抑作用?研究表明,这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个人技能熟练的程度。在复杂的脑力劳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干扰作用;在简单机械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体有助长作用。但即使在简单的活动中,也只有在个体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活动的技能的情况下,群体才有助长作用,否则也有阻抑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建设班集体的关键问题。(P301)
每一位班主任都期望把自己的班级建设成班集体,这就应当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上着手:
(1)集体目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它制约着群体的心理,确立正确的集体目标对于个体的形成和巩固有关键作用。
班主任应在深刻理解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把它的精神实质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开展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具体而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中体会到集体协作的必要性和乐趣,然后逐渐明确班集体的总目标及其社会价值。具体方法有两大类:直接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
这一方法要求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后不断提出全班完成这一共同目标的近期任务。间接过渡的方法。先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短期见效的集体活动,使学生认识集体的力量,形成集体意识。然后再把它迁移到搞好学习或创建先进班集体的目标上。
(2)规范是建设班集体的又一最关键因素。群体规范是其每一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它是群体的支柱和评价标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使成员的价值观和某些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彼此接近,在行为、认识乃至情绪上表现一致,体现群体的力量和价值。
要建立班集体就要确定积极的规范并使成员对规范的遵从达到内化的水平,也就规范成为个体成员稳定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建立并维持积极的群体规范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达成共识,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同时,规定保证措施,组织落实和奖惩办法等。
其次,班干部以身作则并形成积极分子队伍,利用群体压力使其他同学产生从众行为,达到对班级规范的一致遵守。再次,避免形成消极的非正式规范,尤其是对已形成的消极非正式规范要予以纠正。建立群体规范后,要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来发挥规范的动力功能。
(3)群体内聚力是影响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它是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使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中,也是成员之间的吸引力,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群体内聚力的增强过程也就是集体形成的过程。
内聚力受四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认同感高则内聚强。
第二,群体的领导方式。采用民主式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内聚力。
第三,群体内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建立合作式的目标,采作集体奖励有利于增强内聚力。
第四,外部影响。可以开展班级间竞赛,利用外部威胁的力量来增强内聚力。
(4)心理气氛的士气也影响班集体的形成。心理气氛指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确立正确的班风有利于凝聚学生,形成集体的工作精神。士气是群本在完成任务时的工作精神,高昂的士气可以提高集体活动的效率。
2、班集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297)
班级群全的活动和气氛对学生的行为、认知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班级是学生活动微观而最直接的社会环境,是学龄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媒介。教师是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
一方面教师通过制度、评论、控制和讨论等把自己的价值标准传递给学生。他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和惩罚影响学生的情感和自我概念,教师的期待甚至可以决定学生的理想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同学关系是又一重要因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学会独立、竞争和合作,并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
此外,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认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学习社会价值,学会遵从规范。因此,班级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有重要的培育训练作用,甚至有筛选、塑造的责任。不良的班级环境会造成个体社会化水平低,社会适应不良的后果。
(2)对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在班级里,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其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镜子”;其他学生的评价也很重要,而学生对他人的评价也受教师影响。第二个途径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做出判断。显然,班级群体可以为学生进行社会比较提供最全面的信息。
(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班级群体环境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都制约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对班级或教师的积极情感受是其学习积极性的情感基础。良好的班级气氛则能使学生情绪平和、心情愉快,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可提高学习效率。研究发现,班级群体的发展程度与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高度相关,风气不正的班级成绩也差。
3、试论班级纪律不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P317)
原因:
(1)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贫乏,缺乏趣味,或教法呆板等造成学习困难。
(2)教师与班级群体关系不好。
(3)班级缺乏良好的规范和健康的舆论。
解决办法:
(1)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的舆论。由于班极纪律不良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好规范,所以要重新建立规范。建立规范不是简单地公布新规范,关键在于怎样建立和维持规范,要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觉主动性。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首先,发动全班学生讨论,激发其集体荣誉感,实事求是地分析班级现状,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寻找办法。这时要允许对课程、教师、教学提出批评,使之畅所欲言。
然后,引导学生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规定执行办法,建立起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机制并严格执行。重建规范时要明确既往不咎,一切从头开始,给每人个以平等的机会。
(2)切实解决与纪律有关的具体问题。如果纪律问题与某一具体问题有关,如课程质量,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该问题。这时要明确具体问题与纪律的因果关系。
(3)面临班极纪律问题的教师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借助其他人的权力。如果是由于教师本身与班级群体有矛盾而造成纪律问题,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意见沟通来解决。如果是由于教学水平不高造成的就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语说服固然重要,而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影响力更加强大。教师以身作则可以使学生相信教师的要求是正确合理、可信可行的,出于内心地遵守纪律。师生相互作用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然,解决纪律问题应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试述竞争和合作的心理效应及其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P294)
竞争和合作是两种不同的人际相互作用情境,在其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竞争和合作的不同心理效应包括:竞争中个体行为积极动机强,同时对失败的恐惧。而合作中的个体安全感强,行为主动积极;竞争中个体常采用辐合思维方式,而合作个体常采用发散思维方式;竞争中没有分工和有效的信息沟通,个体间相互不信任、不支持、不喜欢,易产生消极情绪;合作时个体相互分工,沟通信息,相互信任、支持、喜欢,容易产生积极情绪。
竞争和合作通过自我知觉、信息交流、情绪状态等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形成。具体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竞争使学生的自尊心、精力、注意和思维得到高度激发,学习动机强,效率高;但也使个体动机倾向于外部动机,同时部分自认无竞争力的学生热情减退,动机削弱。合作则使学生的成功期待提高,积极投入,以内部动机为主要学习动机。但也会使部分学生依赖他人。
(2)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竞争可使学生主动培养能力,挖掘潜力,但思维方式以车轮事思维为主,不利于创造。合作鼓励创新,以发散思维为主,但由此产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能力发展。
(3)对信息交流的影响。竞争阻碍个全间交流信息。合作中学生互相帮助,信息共享,对双方有利。
(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竞争使个体感到不安,怕受人排斥、打击,被嫉妒或受轻视。合作中学生受到他人接受、信任和帮助,有安全感,也愿意关心帮助别人。
(5)对自尊的影响。竞争能激起自尊心,成功可增强,失败容易贬低自我。合作时个人被他人接受多,也有更多的自我接受,可提高自尊水平。
(6)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竞争排斥他人,容易造成相互间消极的心态和情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有利于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易于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结尾】以上是关于2019年贵州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本科章节试题的相关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贵州自考的相关资讯,如贵州成人自考公告、疑问解答、历年真题、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贵州自考网。
自考预报名
上一篇:2019年贵州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本科章节试题(8)
下一篇:2019年贵州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本科章节试题(10)
最近更新
- 2024年下半年贵州自考《马原》考前冲... 09-09
- 2024年下半年贵州自考《毛概》考前冲... 09-09
- 2024年下半年贵州自考《近代史》考前... 09-09
- 2024年下半年贵州自考英语专升本1800... 08-14
- 2024年下半年贵州自考英语专升本1800... 08-14
- 2024年下半年贵州自考英语专升本1800... 08-14
- 2024年10月贵州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 08-06
- 2024年10月贵州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知... 08-06
- 2024年10月贵州自考《管理学原理》精... 08-01
考试资讯
- 2024年10月安顺自考成绩查询11月21日可查 11-21
- 2024下半年六盘水自考成绩查询时间:11月21 11-19
- 2024年10月贵阳自考成绩查询时间已定 11-19
- 2024年10月六盘水自考成绩查询时间(预计) 11-13
- 2024年10月遵义自考成绩查询时间(预计) 11-12
- 2024年10月安顺自考成绩查询时间(预计) 11-11
- 2024年10月贵阳自考成绩查询时间(预计) 11-11
- 2025年4月贵州省黔东南州自考报名时... 11-06
- 2024年下半年贵州安顺自考准考证打印入口 10-19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免费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